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模拟极化效应——感应偶极子模型

2024-6-13 10: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13| 评论: 0|来自: Reviews in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Volume 28, First Edition. Edited by Abby L. Parrill and Kenny B. Lipkowitz.

摘要: 为了描述涉及极化的静电相互作用,我们考虑了一个系统,该系统由位于孤对位置、原子中心和/或分子中心的电荷分布位点集合组成模型精度。i点的总电荷分布是永久电荷和感应电荷之和式中M表示电荷分布。这种分布可以是 ...
为了描述涉及极化的静电相互作用,我们考虑了一个系统,该系统由位于孤对位置、原子中心和/或分子中心的电荷分布位点集合组成模型精度。i点的总电荷分布是永久电荷和感应电荷之和

式中M表示电荷分布。这种分布可以是简单的点电荷,带电荷、偶极、四极和/或高阶矩的点多极展开,或连续电荷分布。虽然下面描述的原理不限于电荷分布的任何特定表示,但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将使用点多极子。两个电荷位i和j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能由

其中T是相互作用算符,是i和j之间距离的函数。在点电荷相互作用的情况下,T类似为1/r形式。正功的计算需要极化电荷分布,对诱导电荷分布也有二次依赖关系:

其中α为i位置的极化率,偶极子极化率。虽然α通常被视为各向同性的量,如在Applequist方案中,从头计算各向异性极化张量可以从量子力学计算中得到。

总的静电能是

感应矩的值使总能量最小,通过满足

可迭代求解式,得到感应偶极子。自洽计算在计算上是昂贵的;然而,它可以用预测器和非平稳迭代方法来加速。

将式中的α−1iMindi代入式,则最终静电能为

第一项是永久静电能 第二项是极化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凯算计算

GMT+8, 2025-4-2 22:27 , Processed in 0.0389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