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模拟极化效应——电荷波动模型

2024-6-13 10:0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16| 评论: 0|来自: Reviews in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Volume 28, First Edition. Edited by Abby L. Parrill and Kenny B. Lipkowitz.

摘要: 波动电荷模型的形式是基于电荷平衡(CHEQ)方法,其中化学势是通过电荷密度的重新分布。每个分子含有Ni原子的M个分子系统的电荷依赖能量表示为其中Qi为原子i位上的部分电荷。χ表示控制电子流方向性的原子电负性,J为 ...
波动电荷模型的形式是基于电荷平衡(CHEQ)方法,其中化学势是通过电荷密度的重新分布。每个分子含有Ni原子的M个分子系统的电荷依赖能量表示为

其中Qi为原子i位上的部分电荷。χ表示控制电子流方向性的原子电负性,J为原子硬度,表示电子流入或流出原子的阻力。对这些参数进行优化,以再现分子偶极子和分子极化响应。电荷自由度通常通过一个扩展的拉格朗日公式来传播:

其中前两项代表原子核和电荷的动能,第三项是势能,第四项是通过拉格朗日乘子λi施加在每个分子i上的分子电荷中性约束。扩展的拉格朗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前面描述的感应偶极子和Drude振子模型。虽然扩展拉格朗日方法似乎比迭代方法更有效,但需要虚构的质量和更小的时间步长来最小化极化和原子自由度之间的耦合,这种耦合永远不能完全消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凯算计算

GMT+8, 2025-4-2 22:29 , Processed in 0.1002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