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标准的参数化方案被用来获得原子电荷分布。在MP2/6-311G**的理论水平上对分离溶剂分子进行了优化,并在基组中对非氢原子和氢原子增加了极化函数。这一理论水平使分子几何结构与实验有了合理的一致性。采用Merz-SinghKolman (MK)方法在理论MP2/6-311G**水平上计算了亚砜分子周围的静电势(ESP)。通过拟合静电势得到了原子的部分电荷。类似的方法被用于计算多原子阴离子的原子电荷分布。在MP2/aug-cc-pvDZ理论水平上进行了几何优化。利用交换泛函和相关泛函,以cc-pvTZ基组,在B3LYP理论水平上计算阴离子周围的静电势。在每个原子周围的康诺利表面上放置一组网格点用于计算静电势。凡在范德华层内的所有网格点在计算中都被省略。计算采用10个同心层IOp点(6/41=10)。网格点密度为IOp(6/42=6)。使用i-RESP程序将原子电荷分布拟合到静电电位18,19。拟合原子电荷分布涉及到分子自极化引起的静电势的计算。分子的自极化是用一组预定义的原子极化率来计算的。由诱导极化相互作用引起的静电势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原子电荷分布拟合的静电势计算是由QM计算得到的静电势与感应静电势之差计算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